时间:2022-09-06 13:21:44 | 浏览:1666
在地质学上,天坑是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显现出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如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呈深陷的井状或桶状轮廓等。天坑通常发育在厚度巨大、地下水位很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通常与地下河相连接。
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位于我国广西乐业县,乐业天坑群的范围达20多平方千米,由大石围天坑和附近的数十个天坑密集排列而成。关于乐业天坑群的形成原因,我国地质学家认为,主要与乐业县特殊的地质构造有关。乐业县的地层呈S形旋扭构造,而天坑分布的地区正处于这个旋扭构造的中部,因此当发生地壳震荡时,此处产生的张力最大,形成了许多抵抗张力的裂隙,从而形成了天坑群。
天坑的形成需要同时满足多方面的条件。
第一,岩层本身。首先,石灰岩层的厚度要足够,才能为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其次,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也要够大;再次,岩层与地面需平行,就像一层层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
第二,水文条件。首先,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其次,降雨量要足够大,当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足够大,才能将塌落的石头冲走。第三,还要满足地壳突起的条件,这样地壳运动才会给岩层的垮塌提供动力。
天坑按照成因类型分为塌陷型和冲蚀型。塌陷型天坑的形成分为地下暗河、塌陷大厅、天窗天坑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地下水不断地溶蚀和侵蚀,导致洞壁和洞顶岩层不断崩塌;第二阶段,水流经年累月地冲刷带走崩塌物,逐渐扩大崩塌空间,形成穹隆状的地下大厅;第三阶段,在地表水的侵蚀和重力作用下,大厅顶部岩层崩塌,最终形成天窗天坑。而冲蚀型天坑是由于地表水流不断冲蚀扩大与加深碳酸盐岩层发育的落水洞共同形成的。
目前在全世界发现的岩溶天坑绝大多数为塌陷型天坑,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以红水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低纬度的东南亚、加勒比海沿岸,以及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
天坑不仅是旅游景观,还是宝贵的地质研究对象。地质学家可以借助天坑来判断峰丛地貌是否发育成熟,从而判断所在的峰丛区是否有各类洞穴、地下河、天生桥等相关的地质遗迹。岩溶天坑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岩溶地质学理论和景观地貌学理论,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本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一级教师王和意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文来自:新华网
中国日报7月4日电(记者:石睿鹏 李弘扬)今日,中国日报6版整版报道《Sinkhole springs subterranean surprise广西乐业发现新天坑群》。版面以天坑为主题进行创作,版面精美、设计新颖,艺术感强,色彩搭配切合主
8月22日,乐业县2022年猕猴桃采摘上市、直播带货挑战赛活动暨乐业县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县体育馆举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信息处一级调研员方有松,县长黄茂兵,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落叶果树水果创新团队研究员李洁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斌,县政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专家在对广西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新一轮地质调查当中,在百色市乐业县逻西乡平峨村陇坳屯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坑。当地村民称之为“无底洞”,也叫神鹰天坑,从未有人能下去过。
采访团来到火卖村时,正值放学时刻,火卖村的小朋友开心地拿着书包回家去。广西新闻网记者 冼妍杏 摄 广西新闻网乐业6月16日讯(全媒体报道组)在树木葱郁的群山环绕下,层层叠叠的木瓦结构民居错落有致地散落在村道两旁,空气清爽宜人。
“十三五”以来,鲁甸县城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幸福指数日益提升,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在实现“安居”的同时,鲁甸县狠抓现代产业培育,让更多群众实现了“乐业”,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城乡变美更宜居“老旧小区改造变化最大的是居住环
广西乐业天坑群景观是为一由特大型与大型天坑组成的天坑群地貌景观。位于广西乐业县城西侧。已发现天坑近30处,其中大石围天坑为特大型天坑,穿洞、大坨和邓家坨等天坑为大型天坑。天坑群集中分布区的岩溶含水层包气带厚度400〜800m,岩层为石炭系、
文 | AI财经社实习生 田小川编 | 明萱9月17日,多家外媒报道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公司正在与加拿大的大麻公司Aurora Cannabis进行谈判,计划开发大麻饮料。有消息人士指出,可口可乐和奥罗拉可能会生产能够缓解炎症,疼痛和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近日,“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阜阳市颍泉区工会就业援助行动启动仪式在阜阳临沂商城举办,阜阳市总工会二级调研员吴燕,颖泉区委副书记、区委党校校长纪兰芳等出席启动仪式,区委常委、副区长曹增皊主持活动。启动仪式上,
绿茵花坛、秩序井然,城乡环境日新月异;开足马力、促产促销,园区企业活力迸发;党建引领、产业富民,乡村振兴快速推进……以“三创四建”为引领,满城区40万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在加快建设“宜居乐业新区、厚德尚美满城”征程中奋楫扬帆。扬长补短 “三城
来源:经济日报 “拦、泄、蓄、分、行、排”是防御淮河水灾的主要举措,为此淮河上下游建设了20多个行蓄洪区。位于安徽阜南县王家坝闸边上的蒙洼蓄洪区就是其中之一。王家坝闸管理处主任张家颍告诉记者:“由于位于淮河从上游进入中游的关键地段,在洪水削